交城县发现铜炉寺摩崖造像
开凿于唐代初期,具有重要研究价值
日前,山西晚报记者从吕梁市交城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了解到,在该县天宁镇窑底村新发现一处非常具有历史价值的石窟寺,根据石窟寺的保存现状、造像风格、碑刻记载,初步推断该石窟寺的凿刻年代应为唐代初期。
天宁镇窑底村地理位置非常偏僻,经过当地村民指引,普查队员来到了一处看起来有些破落的“院子”内。普查队长张学斌告诉山西晚报记者,从外形上看,这里像一处坍塌的古庙,但是走进院内,藏在杨树背后的崖壁上却布满了佛龛,龛内造像虽有风化迹象,但造型精美,令人惊喜。随着普查工作的深入,队员们发现这是一座结构完整、布局清晰的寺院,有山门、庭院、正殿及摩崖造像,是“最标准”的石窟寺。最终,发现该遗址上现存覆盆式柱础石2个,保存完整,础底方形。碑座2座,方形底座。崖面佛龛共17龛,为佛教造像,共39身,主要题材为佛、弟子与菩萨。
在院落内,还散落着几块残破的石碑,其中一通石碑为清嘉庆二十五年刻凿,名为《三村修铜炉寺记》,普查队员仔细研读碑文时,发现了重要信息。据碑文记载,该寺名为“铜炉寺”,是唐代时期所创建,所以根据石窟造像风格推断,摩崖造像也开凿于唐代。清代时期,该寺所在区域名为“铸铜沟”,相传是昔日“开炉鼓铸”之地而得名。“后陵谷变迁,山水暴涨,此寺遂湮没无称”,清嘉庆十五、十六年间被发现,后当地民众筹资重建该寺院。虽说寺庙建筑早已坍塌损毁,但基址尚存,寺院布局依旧清晰可辨。
在交城县,还有国保单位竖石佛摩崖造像、县保单位马庄石佛寺,两处文化遗产与“铜炉寺”摩崖造像相距很近,且造像风格相似,因此初步判定这三处文化遗址与石窟寺的发展有着重要渊源。据普查队员和文博专家推测,这些石窟都与北魏至唐时期佛教在吕梁、乃至太原地区的传播有关。铜炉寺的发现,对研究吕梁地区、太原地区石窟寺发展以及石佛造像艺术演变、宗教文化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品牌方舟获悉,欧洲领先酿酒商Bols(波尔斯公司)近日宣布收购无...
8月31日至9月5日,年度主题为“服务合作促发展绿色创新迎未来”...
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,始终坚持“让世界爱上...
,AMDZen4架构6核处理器有R57600X和R57600两款...
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,4月份,国内工业生产继续恢复,...
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,4月,我国外汇市场总计成交20.14万亿...